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统一之后的中国电影问题 -- 达闻奇

  • 共: 💬 341 🌺 1408 🌵 20
  • : 💬 2 🌺 1
单从对美国的态度来说,奥巴马时期,恐怕80后里面明确反美帝的

不多吧,相当一部分是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等等之后才转变对美国态度的。

当然想这些东西不是说要翻旧账什么的,毕竟时代环境总在变化,不能苛求所有人都立根稳固,风过草偃,劲草一般没那么多。想这些只是为了对意识形态的转变有一些了解而已。

餐饮、各种培训等任何“投票"定输赢的行业都是本土赢

外来户短期的火(如《真实的谎言》和麦当劳)可能,长期都很难。毕竟全靠主观判断的话,外来户摸本地人脾气,摸得没有那么准。

没有五分钟

我掐着表计的,从史密斯在车上发现冰雕连,到敬礼结束,满打满算一共一分20秒。

所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错,523的问题就在这里

其实第一部里面已经隐隐约约出现了这个问题,我当时没看出来,记得还就饰演妲己的俄罗斯布里亚特演员娜然和某个河友争了两句,加之剧中一众老戏骨表现出色,大部抵消了523的私货。

到了第二部,523错估了形势,还以为前部戏的成功是自己私货的功劳,所以彻底放飞自我。别人指出汉族演员少的问题,他直接怼人家说“汉族是元朝以后从形成”的谬论,这个问题已经有人科普驳斥了。

所以今年春节档几部影片扑街完全是导演自己试图夹带私货的责任,这个锅甩不出去。523如果以后还不作出改变,顽固坚持蒙毒立场,被历史抛弃就是必然结果。

花这句

我们的底线是不能支持sb。

米粉立场问题可以在理论上明白理解,

果粉特么智商问题只能说一个滚字。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但凡和煞笔纠缠多一秒钟都是浪费。

你对长津湖评价不高

你对长津湖评价不高,我对张艺谋认可也不高,但是他比陈好得多,认识差异很正常。

说到底长津湖就是一部战争片,随便拿一段描写战斗的段落对比李延年,大兵,灰猎犬你就能发现陈是多么幼稚,傲慢,这么多优秀作品为何不沉下心学习下别人优秀的蒙太奇手法呢?张艺谋同时代的人仍然在不断挑战自己。而陈就拍的这?一群蓝博,超级赛亚人战胜了美军?长津湖弄成香港枪战,存亡之战一群人无头苍蝇一样好勇斗狠,志愿军这样能赢美军才怪哩,根本无法让观众共鸣嘛,对此人感官不好就在这。

我就奇怪了,从无极到道士下山,妖猫传,这人被骂的狗血喷头,还有资本捧,还能市场立足,长津湖,存亡之战这么好的题材,名垂影史的好机会,居然会拿给他拍,想不通根本想不通,除了他在圈子长袖善舞,霸占资源,还能作何解释?

台湾街访,知道哪吒的年轻人都不多了

文化底蕴个哋儿。

电影是拍给谁看的?

从《大决战》就看出来了,根本不会讲故事,根本不知道老百姓想看什么。拍来拍去,都是给上面拍的。

拍三大战役,非要把彭大将军弄进去,还是与战役无关的事情。

拍最后一个平津战役,非要拖拉到渡江,好让总设计师再露一次面。

林彪说完著名的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之后,再没有塔山一个镜头,一句话。

别以为那些电影是给你看的。都是给上面看的。

《哪吒》才是给你看的。

问错了吧,似乎该问三太子,知道的人可能就多了
人类喜欢大自然,喜欢高山大海喜欢旅游,也会喜欢大场景大银幕
你误会了

你我不是还乡团,不是政审人员,在这儿讨论不过是相互补全各自不完整的信息图谱而已,不是为了给哪个世代“盖棺论定”或者做政审。

如果你不了解九十年代以来国内政治思想特别是民族主义思潮的流变,可以参考我这两个帖子:

不许躺平(上)

不许躺平(下)

其中我明确提出了民间(包括学界和普通群众)民族主义思潮的演变,其中新老民族主义的区别尤其重要。

至于官方,对于美国的态度也经历过一个演变过程。从九十年代的各种复杂状况到2001年加入世贸,以及911之后,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总体上合作大于竞争。

从奥巴马后期到川普贸易战,则是一个转变,转向竞争大于合作。

而彻底撕破脸就是新冠和俄乌之后。

知乎这个帖子总结的比较全面:

Waleserian

第一个将东大列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是刚上台的小布什政府。911后02年的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才更改了对华基调,转向为反恐并将东大视为可合作的利益攸关方。学界认为本轮对华战略转向关键时间点是2015年6月西大顶级China Hand-David Lampton作的A tipping point in US- China relation的学术报告。特别需要指出东大在1个月前的5月刚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而在这之前DanielRussell;DavidShambaugh等美国知华派都已经在推动对华战略转向。其中DanielRussell作为奥巴马政府的东亚助卿直接推动了重返亚太战略和南海仲裁。16年大选之前国会驴党很多大佬就暗示过希拉里上台后要通过签新协议方式改变中美贸易关系,比如Elizabeth Warren。所以在奥巴马政府结束金融危机冲击的第二任期开始,两党就开始推动对华竞争了。无论16年谁上台,17年的安全战略都会转变为大国竞争。懂王最烦deep state但是他的第一任期基本上就是按照deepstate设定的路线走的。让人意外的其实是他对华对抗竟然走的是一条高度民粹的方式。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从政治立场的站位上,民间只需要跟官方保持一致,没有义务去“加码”。简单说,如果官方的反美指数是50,那么民间也是50即可,如果官方到了70,那么民间也就是70,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就像我之前说的,2020年之前连抗美援朝的影视剧都不许播放,这种情况下你问我民间怎么怎么反美或者不反美,只会让官方尴尬。

但这是政治立场上的事情。如果要说民族感情,可以说80后大部分对于美国从来没有多少好感。自80后成长期,与美国相关的感情可以说一直是包含着恨和屈辱的,包括第一次申奥失败,包括银河号,南联盟炸馆事件,南海坠机,以及一系列在文体等公开事件上对中国的打压等等。

所以才有08年奥运圣火护航和新疆西藏事件后,80后以崭新的独立自信的面貌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一幕出现。

当然,对美国这么一个国家的民族感情如何并不影响80后喜欢看美国大片,喜欢喝可乐等,既然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消费经济层面的互动本身就是应有之意。我明白你说这个事情无非是想论证80后有没有什么对美国的“思想钢印”。不过这些也是不存在的。因为80后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破除“钢印”的过程。正如网上有人总结的:

我们在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得自谋职业。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发现根本买不起房娶不到老婆。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子都在赚钱: 兴冲冲闯进去的时候,发现自己成了傻子。我们想再生一个,说要计划生育,我们生不动了,却说要放开二胎,鼓励三胎。等我们长大了,工作了,每天都是996、007,等我们想退休了,却说要延迟退休。就这样一段话确实是引起了大部分80后的共鸣,也确实反应了目前80后的实际处境,都说能不能换一代人“折腾”,可是谁让我们生在了这个时代,长在了这个时代呢。

所以说,80后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过往生活中“坚固”的东西不断破碎并祛魅的过程。80后可能会对很多东西有执念,但唯独不会对“钢印”这件事有执念。最近从冯骥、梁文锋以及饺子等的访谈可以看出,他们都经历过在成长过程中仰望西方的科技、军事、经济力量等,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不亚于西方甚至有过之的技能,而最终做出了震撼整个世界的东西。所以总结80后的成长历程,可以说80后切切实实做到了那九个字: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