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爬我爬 -- 玉垒关2

  • 共: 💬 79 🌺 481
玉妹妹威武!你的文章让我想起了钱老的《围城》里的那段情节

恰好前几天老萨还在博客里隐约提到此次东北之行同伴之间可能有什么不愉快发生呢。

原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来是讹文,正确的是“行久知腿力,路遥见人心”。

不太推荐穿军钩户外

那东西太重,而且主要是为了作战需要而设计,对户外来说不必要的功能太多,好一些的价格也不便宜。

不过老外的军品还很不错,比如德军雨衣就是GORE-TEX的,TG根本装备不起。

普通解放鞋的缺点一是底软,一是捂脚

我说的是以前军用剩余物资的那种,不是现在的新式军靴。

优点是皮实好携带,而且跟脚,价格更不用说,补充太容易了,以前常塞一双在包外侧兜里当备鞋,走软泥地时候用,丢了也不可惜。

好像现在技术有进步

出来一种叫做out-dry的技术,不过我不清楚有多大优势。

我也佩服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功夫。

我对鞋的要求

一是透气好

二是干得快

咦?!这不是说打赤脚吧?

也差不多啦,现在经常是光脚穿溯溪鞋,底下没孔侧排水的那种,爬爬香山,走走漓江,就差不多了

最自然的有时候也是最好的

这也算是上古传下来的智慧吧。

正常行军速度,每小时上升300米

正常行军速度,有小路的话每小时上升300米

前一段新闻,一个山地营从3000米海拔驻地到4800米高黎贡山口,才两个半小时

步兵平路至少能保证六十里/天

八十里就有掉队的了

跑完长征的红军简直是超人

一双鞋2000元?

俺在京爬了三年多的山,穿的是一双200多的登山鞋,走遍北灵山百花山小五台海沱和箭扣。去年底把它穿破了,只好买了一双400多的。

爬山当然是需要穿一双好鞋的,防滑护踝都有好处,但是说起2000以上的鞋和500以上的护膝,除非是爬喜马拉雅山的那种专业人士,咱们也就是想一想,没那个必要。我所有的户外装备,连登山包帐篷睡袋手台加一起,也就是个2000大洋而已,照样管用。

手上的东西如何用,还得看自己。2009年冬天雪后的一个周末我去北灵,手上15块钱的登山杖管了大用。同去的一哥们一根80欧元的登山杖却折在山上,因为他太胖,雪坡上滑倒,力道太大了。

户外就是个休闲。适合自己的会玩得很high。不烧装备不烧钱,咱们看的是风景,玩的是心情。

通宝推:纳米小洞儿,玉垒关2,
可怜的领队,牺牲色相去问路

还要被身后的队友说闲话。

“人是第一生产力”才是颠不破的真理啊
彪悍不需要理由
鞋型不合适吧?

欧洲人的脚普遍细长,根据他们的脚订出的标准鞋型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太窄。这个问题好像很多人都不知道。

鞋再贵,不合脚也是瞎掰。

作训鞋40左右一双,保证比多数登山鞋耐用

作训鞋40左右一双,保证比多数登山鞋耐用

就是公路下坡磨小脚趾头

想摆酷可以穿军靴,军品店200左右就能买到,不过太沉

解放军山地训练环境比户外游恶劣多了

杨树杆比登山杖有弹性而且更轻便

未曾见过解放鞋底里有钢板的

老军胶和99作训都有过

TG对军用被服的贩卖控制没那么严

甚至早几年还在3503门口小店买过带帽徽的99式贝雷帽

我不是现役军人,所以还专门上网查了下军人写的回忆

比如《俺的“解放鞋”情结》

可见至少制式解放鞋应该是没有钢板的

一般说的“登山鞋”其实是靴子

靴子在本质上比低帮的鞋对脚的保护更全面

不过具体到某双靴子是否适合某个人的某种用途

讲究就比较多了,按下不表

再歪个楼

虽然一般认为欧美白种人脚型偏瘦

但是并不代表国内市场就容易买到适合胖脚人的鞋

按欧美标准男鞋从窄到宽:2A->B->D->2E->4E->6E

国内的男鞋一般是在D~2E之间,欧美的标准宽度D大体和国标的2.5差不多

而实际上国内对宽度细节的要求不严,选择余地很少而且标注比较混乱

国内长大的人应该极少有过买鞋还问店员要不同宽度来试的经历吧?

我一朋友是最近到美国出差买到6E宽度的运动鞋感慨这下终于舒服了...

我也没见过,是79年后看的介绍,

说是从两米高跳取猴子的竹尖桩上不会剌穿,说是那一仗PLa没有被剌的,也许是作战时才发?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