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回国做科研的一点心得--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始末 -- 崂山一道士

  • 共: 💬 31 🌺 494
  • 【原创】回国做科研的一点心得--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始末

    前两天收到了被宣称为有机化学最好的通讯杂志的来信,我的第一篇文章被接收了。发表的内容没有受到任何质疑,编辑和审稿人只是在语法上稍做修改。这令我非常高兴。这是我回国之后的第一个科研成果,从发现现象到完成优化到给出机理解释到最终文章被接收,历时半年多一点。回首这一过程,自觉有很多运气的成分,但也有颇多感慨和收获。现一一到来,和大家分享。

    1.尊重第一线科研人员的意见。

    合成的路线最初是我提的,但是并不是做方法学的内容,只是想遵循已有的路线合成一个作为高分子合成的单体。但最初承担这个项目的科研人员觉得已有方法比较繁琐,他想做得简单些,便自己查了文献,提出按看似简单一些的一条路线做。我当时同意了。这个决定至关重要,如果我坚持自己的意见,就不会有后来的发现。

    2.纠正国内科研的浮躁情绪。

    但是,这个科研人员在这条看似简单的路上却遇到了麻烦。在一个关键的反应上,他拿到了一堆混合物,非常失望,甚至没有分离产物就宣称这条路走不通。这个反应看起来是一个平常的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应该是能走通的。当时他又提了一条路线走,这次我没有同意,我告诉他说,你必须得先告诉我现在的这条路为什么走不通。你拿到和一堆混合物,说明反应物已经发生变化了,你得告诉我这个变化是什么,是不是我们期望的变化,如果不是,得说明原因,我们再作打算。当时,他有些抵触情绪,但还是按照我的要求,分离出了两个产物,产率都很低,一个是意料之中的,另一个是意料之外的。意料之外的产物就是我们最终需要的单体。我当时就来了精神,觉得可以通过优化条件直接以高产率获得该单体。不过当时的判断该单体是由那个意料之中的产物转化而来的。

    3.关于用什么样的心态做科研的一次讨论。

    但是,该不该花大力气去优化反应条件,我跟那位科研人员又有了分歧。他还是想换一条路线,觉得我们的目标是高分子的单体,这个反应虽然得到了该单体,但是反应产率太低,优化可能要花很大力气,也有可能劳而无功,会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但是我说,你这个反应本来也是按别人的文献做的,没有做出来,但通过优化可能做出比别人的文献更好的结果,这本身是有新意的;如果你不去优化,又去匆匆选择一条新的路线,你是否能保证能做出来?如果做不出来,是不是不经分析和优化要再换一条路线?如此做来,反而是欲速则不达。但是他还是对这样的工作兴趣不大,又和我在做什么样的科研方面有了更多的争论。主要是应该以学术型科研为主,还是以应用型科研为主。他很羡慕别的做应用型项目的课题组能争取到很多横向的经费,觉得这种优化条件发文章的方式是纯学术,没有前途。我和他讨论了很久,大概有一个多小时,我说这不是做科研的正确态度。有一个应用型的目标固然重要,但科学上的很多发现也是旁逸斜出的,而且旁逸斜出的枝条也有可能长成一棵大树。我们当然要走应用型研究的道路,但是要走应用型研究和前瞻型研究并重的道路。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应该对新发现有热情,愿意去研究它、扩展它。讨论的其它内容记不太清了,但结果是他大致上接受了我的观点,愿意去试一试。

    4.选择合适的帮手。

    尽管该研究人员愿意去优化该反应,但是他出身不是搞有机而是做高分子的,对有机优化条件的方法不是很熟练。尽管他确认了这个最终单体不是通过那个意料之中的产物转化而得(这更引起了我对这个反应的兴趣),但在提高产率方面没有什么太大进展。后来我又招了一名做过有机方法学的博士过来做这个优化。这是一个正确的举措。他很快就优化了条件,提高了产率。我们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系列的底物,反应的产率都很好。

    5.理论知识很重要。

    尽管反应优化了,但是,我们还需要对这个反应的机理做出解释。这时我在博士期间的训练发挥了作用,提出了一个最为合理的解释。我们根据这个机理,设计了对这个反应机理的验证试验,非常幸运的是,试验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判断。我们反过来去寻找文献中可能支持我们这个机理的类似反应,找到了一些佐证,让我们的机理更有底气了。

    这样,我们的文章内容就完全了。其它的一切顺理成章。这个反应不是现在热门的有机反应,如不对称合成、过渡金属催化合成等,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不一定非要钻热门,只要做科研足够细心,抓住机遇,总是能有成果的。

    关键词(Tags): #科研心得元宝推荐:抱朴仙人,老马丁,晨枫, 版面翰林推:游识猷, 通宝推:aiyoho,老惰,dzhen,立金洪海亮,muiaao,重庆老牛,爱莲,朴石,十八子,花差花差农民,菜菜丛,大眼,上古神兵,老树,擎箭天使,抱朴仙人,柠檬籽儿,四处晃荡,大龙猫,独草,老拙,sweeter,兰凯,洗心,大鹏翔宇,晨枫,
    • 花赞楼主,并问个问题

      是个外行的问题,也不知道楼主知晓多少,知道多少指导我多少吧,如果不算麻烦的话。

      想问问,国内现在生物法(尤其是粗甘油)1,3丙二醇(PDO)的技术成熟度怎样了?市场需求怎样?有人介绍了一个这样的项目给我们,我们一点都不了解。

      我查阅了一些文献,好像都是中试了,但工业化生产一个项目都没有,如果楼主有这方面的文献站短我,发给我邮箱也非常感激。之所以问楼主,因为我感觉起码这都是化学行业的,对于我这样的纯的外行来说,楼主是行业内的专家了。

      • 隔行如隔山呀

        我做的方向与生物法相差太远了。

        我问了一下同事,他说生物法至少比化学法成熟些,至于是否到了产业化的地步,真的是不清楚。

    • 恭喜

      非常赞同这一点。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不一定非要钻热门,只要做科研足够细心,抓住机遇,总是能有成果的。

    • 恭喜,送花牵猪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祝贺你的成果!送花送宝!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支持自然科学研究者

      以社会科学方法论探讨自然科学研究!

    • 谢道长铢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杂志是JOC么?

      or TL?

      都是牛刊物啊。编辑部的眼光毒得很。记得当年查文献的时候看见过野依良志和Sharpless共同得了某一年的四面体奖,正如两人同年爆炸炸药奖。

    • 花之,支持楼主的科研态度
    • 这篇文章太棒了,可能是典型的反应了中外的一些差别:

      1中:国内科研人员灵活机动的态度和能力。作者可能就拘泥了一些。

      2中:国内科研人员的直觉反应了不踏实的作风。成1也是它。败2也是他。另外就是着急出成果的功利心。作者就比较踏实,不在于一时。可能和国内外大环境有关。国内不出成果,人就要死掉了,所以心急、燥进。国外只要方向上有道理,总的来说,是可以容忍的。

      3中:同2.

      4中:楼主做了明智的决定,请领域专家。倒过来说,楼主寻求帮助,是知道自己可以有资源支撑的。国内人很多习惯单打独斗,万事不求人,其实和他们没有资源支撑,是有很大关系的。

      5中:楼主的做法就是得益以前的训练,或者说优渥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总之:中西医结合疗效高。呵呵

    • 写得太好了

      科学研究的素养就是体现在这里的。希望国内多一些像你这样的研究人员。

    • 完全同意你的做法

      读书的时候做research就是trial and error,搞得耽误了很多时间。

      最近工作上也这么饶了一圈,结果最近一年,什么都没做出来。还好老板人很好,两个人work out 一个task list,一次只能专注一个项目,必须有总结性结论才能放弃。

      结果这两个月做了几个东西都很impressive.

    • 咨询楼主一些问题

      我爱人在攻读博士学位。她有一个想法已经发表了一篇论文,但是只是一般的期刊。她现在就在把这个想法继续做下去。但是今天她告诉我,最新的一个顶级会议中有一篇文章中的主要想法几乎和她的一模一样。该文章是由日本的一个研究组完成,而我爱人这边只有她一个人做。现在该怎么办呢?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