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删除。 -- 玉垒关2
- 共: 💬 34 🌺 56
本人完全外行,不揣冒昧来凑个热闹。
曾教过我的一位工科教授常对学生说,在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你要研究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找到正确的问题就等于研究已成功了一半。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张,而且只是那位工科教授的个人观点,大概并不具备普适性,就供您作个参考吧。不过我想,在您开展文史类研究的时候,如果能及早“找到正确的问题”、即明确一个适当的(即有研究价值、有独创性、有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预定成果的)研究目标,然后针对目标来收集、分析和总结资料,同时根据目标和资料选用适当的文史工具(哲学工具、历史学方法论、等等),应该会比较有效率。
您说您的研究方向大致为“十三到十七世纪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这里就有了三个重要的关键词:十三到十七世纪,(基督教)传教士的活动,中国。
(1) 十三到十七世纪
这五个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南宋末期、元朝、明朝和清朝初期,共跨越四个朝代、其中有两个还是少数民族执政的朝代,研究起来一定很有意思。首先,宗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和规律与欧洲等世界其他地方定然不同。其次,即便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宗教的传播在这四个朝代之间也会有很多不同。您在选题时,一定也是这样想的吧?此外,想必您还考虑到那几百年欧洲等地方的情况,所以才选了这个时期,对吗?
(2) (基督教)传教士的活动
他们是谁?从哪里来?为何而来?做了什么?有什么成果/恶果/影响?留下什么有形的、无形的“遗产”?他们自己又在传教期间受到当地的/外部的哪些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的答案,想必会涉及五彩斑斓的人和事,或美好、或邪恶、或精彩、或无聊、或似曾相识、或莫名其妙。(还望您在研究之余,拿这些素材为河友们多写些妙文。在此先谢过了!)
(3) 中国
作为“舶来品”,基督教一定曾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彼此冲击,这冲击的过程既会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也会有各个时代经济、政治的烙印。
那么,您的研究目标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审视这五个世纪的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的目标是什么呢?作为门外汉,我乱猜几个:
(A) 总结基督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规律
(B) 总结基督教传教士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今日中国的影响)
(C) 如楼下的河友所说,“寻找基督教在中国的未来”
(D) 以上全部
(E) 其他
您说打算“用唯物辩证法为哲学工具,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如果您能做到合理分析和总结,我想这应该是个挺好的思路,不会被认为有政治倾向的。在您分析具体历史资料时,不同的人和事或许会反映唯物辩证法中不同的概念和原理。比如,有些事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规律,另一些事则反映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规律,等等。至于是否会被导师厌恶,那可就不好说了。建议您对导师以往的文章加以分析,再多方打听一番,看看导师喜欢/擅长的研究方法论和哲学工具(如果有的话),然后尽量往一个方向靠。这样,您将来在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更多有意义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这么做不能算是投机)。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哪位能寫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怎麼從絲路走到義大利 1 红尘有幸蓝锦夏 字67 2011-11-17 18:59:12
🙂晕, 求你别把辩证唯物主义扯进来 请我吃饭 字60 2011-11-07 21:03:37
🙂辩证法的核心工具我认为是矛盾分析法 2 思想的行者 字592 2011-11-07 03:17:08
🙂是否可以先明确研究目标,然后再选取哲学工具和历史学方法论
🙂题目太大,你可能把握不了的。。。博士论文吧 6 土拨鼠yuanap 字981 2011-11-07 02:10:55
🙂我也觉得,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 玉垒关2 字0 2011-11-07 02:17:12
🙂不懂哲学,上花加油 1 光年 字156 2011-11-06 20:48:49
🙂的确数据为王。只是数据实在太有限了。 玉垒关2 字0 2011-11-07 02:18:10